工程師的人生規劃
@江湖人稱 S 姐 很精彩的分享,可以參考一下
軟體業市場需求
- 工程師的職業需求變化,每隔幾年都會出現新的熱門語言/新職位
eg. cobal -> java -> .net -> python -> front-end -> full-stack -> SRE -> ? - 高階人材(架構師/管理職)的經驗需求
台灣工程師的優劣勢
- 國際對外國工程師的評價: 台灣/以色列 頗受歡迎,印度 較不受歡迎
- 台灣教育問題
- 台灣的教育無法直接銜接職場。大多數人畢業後還要尋找進修資源。
國際薪資
- Glassdoor
軟/硬實力
不想只做工程師?
- 一間大公司裡會有的職位
- Agile 的重要
- 成本單位/創新單位
怎麼進修?
- Nesta 職能分析網站
個人品牌
Digital Skills/ Business Skills
- 社群結合專業
- 大家想到這個專業會想到問你,你就可以辭職當顧問了
Agile
- PMP 落伍
Communication Skills
- 跨部門溝通的能力
- 具有跨部門知識
2020後市場/職場趨勢
- 5+2 計畫
- Fintech
- 公司文化
- 將來 -> 台商(中華電信)
- Line -> 韓商 速度快
- 樂天 -> 日商 嚴謹
- 公司文化
- 高齡化
- 數位游牧
- 軟實力
薪資
先比職位,再比產業,再比國家,比較不會眼高手低。
不要羨慕創業者的薪資,因為不見得是你想的。
你所待的產業,職位決定你的薪資天花板。
轉職/求職的五大痛點
1.薪資
2.如何選擇
3.履歷
4.面試
5.跟對人
薪資
世界各國
- 台灣薪資成長:每年 3.8 %
- 轉職薪酬成長:10 - 13.8 % (經驗談)
- 中國帶起的風潮 BAT/博弈/遊戲/串流 帶動薪資成長水平
- 但這些產業去了就回不來了 QQ
合理價碼?
企業買你 = 專業 + 軟實力
- Glassdoor/求職天眼通
台灣薪水的天花板(不負責任分享)
- .Net
- 凋零 但還是有需求 (有些博弈使用)
- 要學新東西
- Python
- 60 ~ 180 (180 ~ 250 是架構師/大型架構/跨國專案 的價格)
- Full-Stack
- 程度落差大
- 50 ~ 200
談薪資
現在的薪水 + 13.8 %
期望薪資 = 工作內容/整體福利/工時/產品趨勢/可存活多久
離職原因
- 地點/工時
- 環境
- 薪資福利
- 人(同事/主管/老闆)
- 公司文化
- 工作內容
- 發展性
- 穩定性(公司發展/縮編)
- 其他(感情問題)
- 家人因素
- 健康因素
- 競爭力
如果想透過獵頭篩選公司,可以把真正在意的離職原因告知
勸留/勸離
建議塊陶
- 度日如年
- 人情
- 派系鬥爭
- 提離職反而被加薪
- 待超過三年半
求職
可以的話從非一般求職管道還是最好
管道
面試
- 挑選獵頭
- 好好經營個人品牌,可能被國外挖角 80w -> 200w
- 井底之蛙,好好用 LinkedIn 去看公司品牌價值
面試官在想什麼
認識自己
定義自己認知的 40 小時
- 公司環境/氣氛
- 部門人數
- 主管風格
- 產品方向
- 職涯發展
- 組織文化
一個人在工作的時間頂多五小時,一定有聊天/團購時間
判斷適合自己的公司
面試可以判斷的:
- HR -> 制式化回應通常是傳統公司
- 主管的穿著 -> 穿制服?
Q.A
- 他們其實也不太懂台灣,講出他們不懂的就好
- 不要難聊、沒想法(薪水依公司規定就好 => NoNo)
- 三個月內不用放
- NoNo
- 喜歡這間公司可以模糊講,他們喜歡你會留你
- 準備好一套原則(相關專案、進修、社團活動,增加積極與經驗)
- 履歷沒寫好、年紀過大
與獵頭合作
- 不懂技術,獵頭只看關鍵字
- 接到邀約不用太開心,你可能是綠葉
人生心智圖
思考下一季要把時間專注度放在哪三件事
- 進修 => 想賺錢的,興趣 => 純粹好玩
- 人脈
- 成為讓別人想協助你的人
- 增加維度,不要只有同事和家人
目標
職場如果沒有目標,去哪都一樣
- 目標大於恐懼
- 通常工作只會越換越好
最後 Q.A
Q: 30 歲後轉職會困難嗎?
A: 不會,28-38 是超級黃金時期,好好打拼,跨職能、title、經驗。45 歲後還在求職才困難。
Q: 設計業慘嗎?
A: 設計的趨勢:web design 落伍,加深自己的技能,如果往 UIUX 方向,會寫一點 code 薪水很棒。很好接案,要了解自己的設計風格。
Q: 念在職專班?
A: No,請加強專業。
後記:
聽完講座後去找了他的 Youtube,看到 斜槓筆記本,激推。
如同 S 姐不斷說的「重要的是人生規劃」,這本筆記就是精練出他認為人生規劃裡重要的事,例如認識自己(興趣、專長)、心智圖設定目標、時間分配、金錢管理、建立人脈等等。
通常列出一堆年/月計畫,甚至一次列出三五年 IDP,這麼多事情要做、要規劃,想必是列出來之後就開始發散。所以 S 姐也規劃了心智圖的章節,提醒你要專注在時間內能關注的範圍內(或想辦法把這些東西圈成一件事)。
真的很讚,完全就是可以出成一本書的質量,但老實說市面上這種書,看過一次就不會想看,看完可能也沒有真的照著做。S 姐選擇做成筆記本工具 + 拍影片,真的是滿佛的。